“焊”为强国志凌云

时间:2023-04-06       来源: 中国网       阅读量:18001   

曾几何时,清华园的林荫道上有这样一道风景:夕阳下,您乐呵呵地蹬着半旧的电动自行车,夫人李世豫坐在后座上,空气仿佛都变得温馨而甜蜜……

有人说,那个年代的人很稳。爱上一个人,就是一辈子;做一份工作,就坚持几十年,而您恰是那代人的真实写照。2022年4月19日,带着对焊接事业的无限眷恋,您永远离开了我们。

在清华机械工程系焊接馆,您的名字——“潘际銮”三个字高挂在门厅的墙壁上,名列首位。1955年,您在这里筹建起清华大学的焊接专业。“学焊接?焊洋铁壶、修自行车吗?”有人如此嘲笑。您不以为意:“这个有用!”

“让中国焊接技术闪耀世界”,为了这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想,您开始了潜心追逐。

20世纪60年代初,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;70年代末,成功研制独具特色的电弧传感器及自动跟踪系统;80年代,为我国自行建设的第一座核电站——秦山核电站担任焊接顾问;进入新世纪,攻克高铁轨道焊接接口难题,造就“中国时速”……

您用一个个这样的“焊接点”,让中国核电站“密不透风”,让中国高铁轨道“天衣无缝”,让自己的国家在焊接领域站在了世界的最前沿。

传统焊机焊接大直径钢罐体时,罐内充满着高温有毒气体,救护车需一直在场,随时准备抢救工人。这种危境让您下定决心,一定要实现大型工件的焊接自动化,把工人解放出来。

经过20多年的攻坚克难,您终于带领团队克服了世界性难题,研制出爬行式全位置弧焊机器人,完全实现了机器人的独立操作。

焊接馆实验室墙上,您写给团队的几句话赫然醒目:“知难而进,勇于攀登;团结合作,共同战斗;只求贡献,淡泊名利。”年轻老师、学生路过时,总会抬头望一眼这殷殷的嘱托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